預付式消費廣泛應用于
餐飲、健身、美容等行業(yè)。
但部分商家在接受預付款后
不按承諾兌現服務或服務質量縮水,
還有甚者直接“關門跑路”。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兩起
和預付式消費有關的案例
↓↓↓
王某經人介紹認識瑜伽教練劉某
雙方約定每周需提供4次瑜伽課程,
每次上門課時費800元,
王某一次性預付了4萬元。
沒過多久,劉某提出
預存課時費可享優(yōu)惠,
王某預付了7萬元。
之后,劉某欲開辦一家瑜伽館
希望王某多存一些課時費,
考慮到自己具有高頻瑜伽私教需求,
同時對教學服務比較滿意,
王某又預付了20萬元。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
王某充值了30余萬元瑜伽課程。
后來,劉某因私事暫停上課
且未與王某溝通好恢復上課的時間,
王某對劉某未能如期
正常上課的行為感到不滿,
提出要求解除雙方的合同關系,
并訴至法院。
徐某是一名攝影師,
為某餐飲店提供了
拍攝、制作、直播、推廣的服務,
該店承諾向徐某及其合伙人支付服務費用。
因為該店一直未支付該筆服務費,
于是雙方約定將該筆服務費
轉為徐某在該店的會員卡充值款。
然而充值的錢還未用完,
店家卻“跑路”了
經追索無果,
徐某將對方起訴至法院。
預付的瑜伽課時費能否歸還?
商家關門倒閉,會員卡內預存金額怎么辦?
一起來看今日的“以案說法”
《充錢辦卡一時沖動 退費維權難上加難》
↓↓↓詳情戳視頻
預付式消費模式主動權通常掌握在經營者手里,一旦店鋪經營不善倒閉了,就會讓消費者遭受退卡難、索賠難的困擾。消費者需注意,在接受美容美發(fā)、健身鍛煉、教育培訓、超市或商家儲值等預付式消費時,要盡量避免一次性預存大筆金額。在簽訂正式書面合同時,明確預付式消費卡的使用范圍、期限、功能、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并妥善保存好消費票據,以便日后發(fā)生糾紛時能夠向有關部門或法院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來源: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